教会如何对待耶稣再来的日子(太24:29-44)
JETHRO
I. 回顾
A. 耶稣关于祂再来的教导是在“两个教导”中给出的,其一因在橄榄山传讲,而被称为“橄榄山论述”,记载在马太福音24-25章、马可福音13章和路加福音21章中。其二因在马可楼传讲,而被称为“马可楼论述”,记载在约翰福音13-17章。
B. 耶稣在“橄榄山论述”中教导的主要内容是祂再来的预兆和对教会的劝勉及警告。在“马可楼论述”中教导的主要内容是教会如何预备迎接祂的再来。这两部分教导是圣经末世论的核心及重要基础,我们在此讨论的是“橄榄山论述”。
C. 橄榄山论述的背景:这是耶稣在受难周第三天的事工,教会历史上称为“训诲日”。耶稣进圣殿教训人(太21:23-23:39),在走出圣殿之前,祂预言了祂再来时耶路撒冷的情形和人们将如何对待祂——你们的家(圣殿)成为荒场,但大灾难剩下的余民会欢迎祂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太23:38-39,诗118:26)。然后出圣殿,往东走向橄榄山,在橄榄山再次预言末世圣殿的荒凉和祂再来的预兆及作为。
D. 在马太福音24-25章中,耶稣预言了圣殿被毁(太24:1-2);指出了祂再来(末世)的各样预兆(太24:3-28);揭示了祂再来的情景(太24:29-31);劝勉及警告教会如何对待祂的再来(太24:15-25: 30);最后以启示祂自己为坐在地上宝座的君王——审判万民做结束(太25:31-46)。
E. 耶稣再来的预兆。在马太福音24章、马可福音13章和路加福音21章,耶稣指出了祂再来的二十二个预兆——其中二十个是负面的。耶稣突出教导这二十二个预兆的目的是——希望祂的子民能明白并传讲这些信息。
1. 首先是在大灾难之前出现的十六个预兆(太24:4-14,30,路21: 8-11,25)。大灾难之前包括末世的两个阶段——灾难(产难)的起头阶段和产难加赠或虚假的平安稳妥阶段,即当今时代最后七年的前三年半期间(但9:27,帖前5:2-3)。也就是说,这些预兆如今已经在我们生活世代显现。
2. 然后是在大灾难阶段——当今时代最后七年的后三年半,将加赠的另外六个预兆(太24:15-28)。
II. 耶稣再来的情景(太24:29-31)
A. 大灾难后尚存活的人都将看到耶稣第二次降临(太24:29-31,可13: 24-25,路21:25-26)。
29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30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31他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他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太24:29-31)
B.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这是耶稣对祂再来的提醒,也是明白神末世计划的教会都应警醒的时刻。基于当下对圣经的认识,“那些日子”,是指末后三年半,“灾难一过去”是指大灾难结束。
C. 耶稣再来时,将出现的四个情景:
1. 天上的迹象(太24:27,29):耶稣再来的那日,日头将变黑,月亮不放光,众星从天上坠落,天势都震动,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太24:27)。
27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降临,也要这样。(太24:27)
2. 人子的兆头显在天上(太24:30):“兆头”及耶稣的形象。那时,每一个人都将真实地看见天上有一个真实的人——耶稣,就如祂复活被提时一样,大有荣耀、驾着云降临(徒1:11)。
11“加利利人哪,你们为什么站着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徒1:11)
3. 号筒的大声(太24:31):即保罗所说的“末次号筒”(林前15:52),及启示录里的“第七号”(启11:15)。“大声”是指所有人都能听见,这是耶稣招聚祂选民——教会被提的号声。
4. 选民(教会)被提,地上的万族哀哭(太24:30-31):祂的使
者(天使)将参与教会被提,天使将在被提的时候,用号筒的大声召聚选民。而地上万族因看见人子驾着天上云降临而哀哭。
III. 教会如何看待耶稣再来的4个劝勉及警告(太24:45-25:30)
A. 耶稣藉着五个比喻和一个警告——无花果树的比方(太24:32-35)、贼的比喻(太24:43-44)、仆人的比喻(太24:45-51)、十个童女的比喻(太25:1-13)、按才受托的比喻(太25:14-30);以及警告——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只有父知道(太24:36-42),从四个方面劝勉及警告教会,如何看待祂的再来:
B. 一是教会如何看待耶稣再来的日子(太24:32-44)。
C. 二教会领袖如何对待自己的服侍(太24:45-51)
D. 三是如何预备自己迎接耶稣再来(太25:1-13)
E. 四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恩赐服侍(太25:14-30)
IV. 教会如何对待耶稣再来的日子(太24:32-44,可13:28-44)
A. 教会如何看待耶稣再来的日子,是耶稣又一个及其重要的在教导。在这个教导中,祂藉着二个比喻和一个警告,劝勉及警告教会——要认出祂再来的世代(太24:32-35),不要猜测祂再来的日子和时辰(太24:36-42),及警醒预备迎接祂的再来(太24:43-44)。
B. 比喻一:无花果树的比方——耶稣借此提醒教会要认出祂再来的世代(太24:32-35)。这个比喻很容易使人明白,无花果树冬天会掉叶子,直到晚春才会发芽,当无花果树开始发芽长叶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夏天近了。圣经中用无花果树预表以色列(何9:10,珥1:6-7),当一些关乎以色列的先知性事件和预兆成为全球头条新闻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耶稣再来的日子近了。
32“你们可以从无花果树学个比方:当树枝发嫩长叶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夏天近了。33这样,你们看见这一切的事,也该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门口了。34我实在告诉你们:这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35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太24:32-35)
1. 当树枝发嫩长叶的时候:基于当下对圣经的认识,许多解经家相信,也许是1948 年以色列复国,或1967年夺取耶路撒冷的控制权。
2. 你们看见这一切的事:是指耶稣预言的22个预兆。
a. 耶稣指出的这22个预兆,在最初的门徒有生之年没有完全发生。另外,虽说公元70年圣殿被毁,但耶稣没有再来。因此,在历史上发生的事情,都不是显明耶稣再来的预兆。
b. 从耶稣的预言我们可以知道,人类历史上只有一个世代的信徒会看到预示祂再来的22个预兆。并且,这些预兆中的大多数事件,将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以令人震惊及引人瞩目的方式同时发生,同时,也会成为全球头条新闻。耶稣借此告诫身处那个世代的教会,这是祂恩赐给教会显明祂再来的记号。
3. 该知道人子近了:耶稣借此告诫“看见所有预兆”那个世代的信徒,要知道已经处在祂将再来的那个世代了。
C. 一个警告——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只有父知道(太24:36 -42)。耶稣使用无花果树比方的目的是——提醒教会要认出祂再来的世代(太24:32-35),而发出这个警告的目的是——不要猜测祂再来的日子和时辰。因此,我们所教导的信息,是盼望教会能认识耶稣再来的到季节,而不是具体日子。
36“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37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38当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39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人子降临也要这样。40那时,两个人在田里,取去一个,撇下一个;41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42…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来到。(太24:36-42)
1. 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耶稣将祂再来的那个世代,比做“挪亚的日子”。挪亚日子的特征是——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地上满了强暴。凡有血气的人,在地上都败坏了行为。只有挪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挪亚与神同行(创6:5-12)。大凡了解如今世界的人都会明白,如今的世界远比挪亚的世代败坏。但与挪亚世
代不同的是——如今的世代有一群义人——属神的教会(罗5:1)。
2. 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藉着彼得的教导,我们有理由相信,挪亚听到神的吩咐后,就开始传义道。但事实证明除了挪亚一家八口之外,没有一个人相信,人们照常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因此,神没有宽容他们,叫洪水临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却保护了传义道的挪亚一家八口。耶稣这样教导的目的是劝勉教会——对待祂再来的这件事,不要像挪亚世代的人一样,藐视神的话,在祂所应许的耽延时,轻忽祂再来这件事(彼后2:5,3:3-4,9)。
5神也没有宽容上古的世代,曾叫洪水临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却保护了传义道的挪亚一家八口;(彼后2:5)
3第一要紧的,该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4“主要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9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3-4,9)
3. 人子降临:耶稣再来时,世上会有三种人:得赎者——生命册上有名的人,耶稣在空中显现时将会被提(太24:31,林前15:52,帖前4:7,启20:12);沈沦者——没有悔改及拜兽像和接受兽印记的人,这些人将会被审判(启14:11,16:2);抵挡者——没有信耶稣,也没有拜兽像和接受兽印记的人(启13:12,16)。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将以自然人的身体进入千禧年,继续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并有得救的机会(赛4:3,10:20,11:11,49:6, 65:8,66:19,但12:12)。
4. 取去一个,撇下一个:关于被“取走”的人,有些人认为是义人被提(太24:31,林前15:52,帖前4:7);有些人认为是大灾难时被杀的恶者(太13:41-42,路17:37,启9:17-18)。产生不同观点的原因是对37节中“尸首”和“鹰”的两种不同解释。
34…两个人在一个床上…35两个女人一同推磨,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37门徒说:“主啊,在哪里有这事呢?”耶稣说:“尸首在哪里,鹰也必聚在那里。”(路17:34-37)
a. 解释一:“尸首”豫表被钉死十字架的基督,“鹰”豫表神的子民(申32:11,赛40:31)。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被“取走”的人是义人——即得赎者被提。耶稣再来时,属祂的子民将被提到空中与祂相遇(帖前4:17);而“撇下”就是没有被提的人,包括沈沦者和抵挡者。
31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40:31)
17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帖前4:17)
b. 解释二:“尸首”豫表恶者,“鹰”豫表神的审判(启19:17-18)。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被“取走”的人是大灾难时被杀的恶者,而“撇下”就是大灾难中存活的人,其中包括信徒和不信的人。大灾难期间将发生印和号的审判,其中第四印时,将用刀剑、饥荒、瘟疫、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启6:8);第三号时,将因水变苦死许多人(启8:11);第六号时,将因火、烟与硫磺,杀死三分之一的人(启9:15-18),三次约有50%以上的人类被杀。耶稣再来后,还会击杀追随敌基督的恶者,并且天使会呼召飞鸟来吃他们的肉(启19: 17-18)。
17我又看见一位天使站在日头中,向天空所飞的鸟大声喊着说:“你们聚集来赴击杀,并且神的大筵席,18可以吃
君王与将军的肉,壮士与马和骑马者的肉,并一切自主的、为奴的,以及大小人民的肉。”(启19:17-18)
D. 比喻二:贼的比喻(太24:43-44)。耶稣藉着贼的比喻劝勉我们要在祂耽延的时候忠心,并且要警醒,才能做好属灵准备,避免损失。
43家主若知道几更天有贼来,就必警醒,不容人挖透房屋,这是你们所知道的。44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太24:43-44)
1. 就必警醒:这是一个必须要做出的回应,及不能有任何懈怠的
提醒,也是末世教会对待耶稣再来这件事应有的回应方式(太24:42,25:13,可13:9,33-37,路21:36,启16:15)。
2. 预备:预备包括知识的预备和生命的预备。知识的预备主要是认识圣经150章末世信息中所显明的神的计划;生命的预备主要是藉着耶稣在约13-17章中的教导,建立与祂的关系,树立看待末世的正确眼光。
V. 结语
A. 无花果树的比方教导我们要看见并认出耶稣再来的世代(太24:32-35);警告的目的是不要猜测耶稣再来的日子和时辰(太24:36-42);贼的比喻教导我们要警醒预备迎接耶稣的再来(太24:43-44)。
B. 当今的教会要认识耶稣再来的预兆(太24:3-30),记住耶稣再来的情景(太24:29-31),并警醒地对待祂的劝勉及警告,以便在不断升级的危机中忠实地回应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