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爱的信心:胜过羞耻(约14:2-3)
I. 复习:耶稣命令我们不要让忧愁主宰我们的心
A. 耶稣命令门徒不要让忧愁主宰他们的心(约 14:1)。正如祂命令门徒“不要……”所表明的那样,这涉及到人的改变与调整。祂的命令中包括我们执行祂的命令可以获得平安的应许。我们要专注于在神的爱中充满信心地过活,这是不被羞耻困扰的方法。
38耶稣说:“…鸡叫以先,你(彼得)要三次不认我。”1“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一个事实),也当信我(一个命令)。27我留下平安给你们…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13:38,14:1,27)
B. 约翰福音 14:1 讲的“信”并不是救恩和重生的呼召。许多以色列人,包括他们的领袖,都在没有见过神的情形下相信了摩西的神(约5:37),他们确实相信一位看不见的神。耶稣呼召他们也要这样相信祂——因为耶稣死后,祂的子民也看不见祂。
C. 使徒跌倒(否认或放弃耶稣)的危机是一种痛苦的个人失败(约13:38, 16:33)。为了提醒他们祷告,耶稣告诉他们,他们都将会离弃祂(太 26:31)。
38耶稣说:“…鸡叫以先,你(彼得)要三次不认我。”(约13:38)
32…时候…已经到了,你们要分散…留下我独自一人…(约16:32)
30他们…就出来往橄榄山去。31…耶稣对他们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34耶稣说:“…你(彼得)要三次不认我。”(太26:30-34)
D. 耶稣在去橄榄山的路上,第二次告诉彼得他将否认耶稣,彼得也再次抵挡这话。因那时与耶稣对于彼得的委身比起来,彼得对于他自己对耶稣的委身更加确信。但在那之后彼得将会明白,耶稣对于他的委身是远胜过他对耶稣的委身——即使他在软弱中也如此被爱,这让他满了感恩之情。这改变了彼得对那些在罪中挣扎之人的看法。
E. 许多的罪和软弱,都在初代教会领袖的生命中显现出来(可9:34,10: 37,路9:54-55,徒15:39,罗7:18-19,加2:13,提前1:19-20,提后4:10,约三9)。
II. 神以我们为乐的确据:胜过羞耻
A. 神在创造人类是时候,赋予了人类渴望得到被神喜悦的灵。即使我们在软弱中仍有确据,自己是为神所喜悦的。当我们越多了解神对我们的爱时,我们对神以我们为乐的确信就会增长。祂很享受祂与百姓之间的关系(诗149:4,歌7:10,赛62:4,路15:20)。大卫是个研究神情感的人,他对神情感的洞察在诗篇中处处可见。
4因为耶和华喜爱他的百姓,他要用救恩当作谦卑人的妆饰。(诗149:4)
4…你却要称为我所喜悦的…因为耶和华喜悦你…(赛62:4)
B. 如果我们不相信即使我们在软弱中神仍然爱着我们,就无法在灵里成长茁壮。那位“创世记第一章的神”对我们的爱,宣告了我们生而为人的价值。相信神喜悦我们并乐于向我们施恩(弥7:18),这会使我们的心被坚固。这份确信会使我们在看到自己的罪时奔向神,而不是逃离神。
18…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喜爱施恩。(弥7:18)
C. 我们最常体验到的一种具破坏性且痛苦的情绪,可能是害怕被拒绝所带来的羞耻。许多心理学家在如何区分罪恶感和羞耻感上存有不同意见。但有一种观点认为,有罪恶感的人总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因此有责任把事情纠正回来。而有羞耻感的人则认定“自己这个人是错的”,对自己和他人满怀怒气,所以不是躲避人就是攻击人。很多极好论断的人也陷在羞耻感中挣扎,会藉著批评他人来发洩对自己的厌恶。其实,我们如何评价他人,很大程度上反映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世俗观念中罪恶感和羞耻的对比,与圣经中令人知罪和定罪的对比相似。
D. 害怕被拒绝的羞耻感,可能是我们最常感受到的破坏性情感。信心可以使人心坚强,而羞耻却会残害人心。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软弱和罪恶时,信心使我们有能力奔向神,而不是逃避神。我们必须优先培养这种信心,并帮助他人也这样做,而不是用羞耻和指责来刺激人们。羞耻会疏离人们的关系和削弱人们的情感;信心可以鼓舞人心,并使人们更愿意相互接近而不是相互疏远。
E. 当我们的心因失败、恐惧或焦虑而感到羞愧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思想,与神所说的对齐——祂的平安会保守我们的心。保罗劝勉我们要祷告并感恩(为核心真理),也就是说在与神的对话中,表达对圣经核心真理的感恩,这些真理是领受神的平安的基础。我们应决心以感恩的心说真理来增加与祂的对话。
6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7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4:6-7)
2⋯只要心意(情感)更新而变化… (罗12:2)
III. 关于父的家——我们最终命定的四项核心真理(约14:2-3)
A. 耶稣在约翰福音14:2-3中的宣告包含四项核心真理。其中二项核心真理耶稣已经做成了,一项核心真理是祂将要做的事;另一项核心真理是告诉我们祂为什么要委身去做这些事。
2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3我…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14:2-3)
1. 真理一——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耶稣是新耶路撒冷的设计、经营和建造者(来11:10),被救赎的人将住在那里,在神的面前一起像家人一样有归属感,享受的喜乐和美丽是超越所有我们能想像的天堂景象。祂为我们预备好了道路,让我们可以享受父的家:今生我们藉着内住的圣灵在灵里享受(约14:17, 23);当祂再来的时候,我们就会以新的身体住在父的家中。
2. 真理二——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耶稣上十字架完全成就了永恒的救恩,祂是为了在父的家为我们预备永恒的住处。祂最后喊道:“成了”,也就是说赎罪的工作完成了。
3. 真理三——我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祂必再来接祂的百姓到祂那里去。祂将在这个世代的末了有形有体地临到祂的百姓,并在耶路撒冷统管列国。而在这个世代,则是藉着圣灵的内住在灵里与我们同在(约14:23)。
4. 真理四——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这项真理解释了祂在以上三个方面(父家的住处、上十字架和祂再来)所做的事情的原因。祂渴慕祂的百姓,超过他们对祂的渴慕,正如祂委身于祂的百姓,超过他们对祂的委身。这个核心真理帮助了彼得,不再为自己的失败所带来的羞耻而忧愁。
B. 耶稣开始详细阐述胜过忧愁的心意味着什么,祂强调祂会回来接我们去到父的家(新耶路撒冷),这是我们建造生命的基础真理(14:3, 28)。 耶稣为他们在天父的家中预备住所的应许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人生观,尤其是在克服绝望方面。新耶路撒冷最初将在耶稣再来的时候降临到地上(启 3:12,21:10)。
C. 耶稣上十字架是为我们预备地方。 当祂为赎我们的罪而死时,那个“地方”就已经准备好了。祂必须代替我们承受神的愤怒,才能消除我们进入天父亲家庭的一切障碍(林后5:21)。我们绝不能让耻辱困扰我们的心。因着祂的死,使所有信徒都有资格白白地在父的家与祂一同在那里。耶稣在十字架上宣告:“成了!”
21神(父神)使那无罪的(耶稣),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5:21)
1. 耶稣在地上事工发表的最具有纪念意义的声明之一——“我去为你们预备地方”,这个声明令门徒们惊讶。 祂的话语带着有确定和定局的语气,祂知道“会在接下来的 24 小时内成就”。 耶稣去为我们预备了一个地方,可以使我们最终在父的家中与神面对面地生活。他们可能会认为祂要去以色列的某个地方为祂的父亲准备一栋房子——另一座圣殿? (太 24:2,约2:16)。
2. 耶稣曾数次告诉他们,祂要去耶路撒冷受死,但还没有告诉他们祂赴死的原因——是要在父的家里为他们预备一个地方。
D. 我们之所以这么确信,是因为祂所做的(约14:2)、祂的感受(约14:3),以及祂是谁(约14:4-10)。
2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3我…必
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14:2-3)
1. 祂所做的(约14:2):耶稣是新耶路撒冷的设计、经营和建造者(来11:10,参:约1:3),那就是父的家;而祂上十字架是为我们开一条道路,使我们可以住在那里。
10因为他(亚伯拉罕)等候那座…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来11:10)
2. 祂的感受(约14:3):祂渴望我们与祂在一起(约17:24)。
3. 祂是谁(约14:4-10):祂是通往父的唯一道路,也是与父为一的那一位(约10:30)。
E. 使徒们不知道耶稣对他们所说的话的重要性。祂要为任何呼求祂名的人完成永恒的救赎而死。我们绝不能忽视这一荣耀,我们要因耶稣在十字架为我们预备道路而永远尊耶稣为大。
8…二十四位长老…9他们唱新歌说:“你配拿书卷…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0又叫他们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神,在地上执掌王权。”(启5:8-10)
IV. 耶稣为祂的子民准备了与祂同在的道路(约14:3)
A. 耶稣要再来。在 14:3 中,主要指的是祂的再来(徒1:11)和祂在周二给他们的最后信息(太 24:29-31)。
3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14:3)
B. 就必再来:在约翰福音 13-17 章,耶稣提到“到他们那里去”包括三种方式,一是指祂的再来(约14:3);二是指通过五旬节圣灵的浇灌到他们那里(约14:18,23,26);三是在祂复活之后向他们显现(约16:16-17)。
C. 接你们到我那里去:天堂最好的部分是与耶稣在一起并享受祂的同在。 祂会再来,亲自带我们去天父的家——这显示出我们对祂来说是多么的宝贵。耶稣非常渴望我们永远和祂在一起(约 17:24)。
24父啊,我在哪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约17:24)
10我属我的良人,他也恋慕我。(歌7:10)
D. 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耶稣付出了全部的代价,以确保我们能与祂亲近。耶稣死了,所以我们可以和他在一起,而不是因为控告和羞耻而远离祂。
19⋯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自信地)进入至圣所,20是藉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22⋯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23也要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不至摇动… (来10:19-23)
E. 在这个世代,我们就可以与神建立深厚的关系。正如耶稣在约翰福音 14:7-27 中所描述并在约翰福音 15 中应用的那样,我们被呼召是为参与三一神的家庭互动。
23…“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14:23)
F. 撒旦对付神子民的最大武器是对我们的双重控告,先说服我们控告自己,然后再互相控告。只有克服了这点,神的子民才能满怀信心地行在神面前,并对每一个人有成熟的爱(约17:23)。
10⋯因为那在我们神面前昼夜控告我们弟兄的… (启12:10)
G. 神对我们的“叙述”是透过祂奇妙良善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生命,祂以我们生命故事的整个情况来看待我们。“指控的叙述”是通过我们的不足和失败来看待我们的生活——它关注我们的失败、不足和缺乏。
V. 耶稣如何回应失败的门徒
A. 在彼得和其他人跌倒的那个晚上(太 26:31),祂谈到爱他们(约15:9),称他们为朋友(约15:15),为他们祷告,并对他们说鼓励的话语(约15:8)。这些真理中的每一个都像圣洁的炸弹,摧毁了撒旦对我们指控的谎言。
8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9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11“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12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15…我乃称你们为朋友…(约15:8-15)
B. 耶稣为彼得祷告并向他说鼓励的话语,向他保证他会恢复并被神使用。当耶稣第三次向他们显现时(约20:26,21:1,14),祂藉著让彼得神奇的捕到153条鱼,确认了他成为领袖的呼召(约 21:11,17)。
31主又说:“西门(彼得)…撒但想要得着你们…32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 22:31-32)
11西门彼得…把网拉到岸上,那网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14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向门徒显现,这是第三次。15…耶稣对西门彼得说:“…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你喂养我的小羊。”16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你牧养我的羊。”17第三次对他说:…“你喂养我的羊。(约21:11-17)
C. 耶稣知道那天晚上他们会跌倒,所以向他们宣告真理。耶稣对神眼中的“他们”说话——那些在跌倒之前就被爱并结出果子的人。跌倒前容易相信这些真理,跌倒后难接受。
D. 耶稣教导我们要私下去找一个跌倒的弟兄寻求赢得他(太18:15)。带着救赎的目的与他交流,并在私下与他交谈之前拒绝与他人谈论他。当我们犯罪时,耶稣就是这样接近我们每个人——祂私下对我们说话,以赢得我们。
15“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赢得,新美语版圣经,新国际版
圣经)了你的弟兄;16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17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太 18:15-17)
E. 我们必须看到那些真诚地寻求顺服神的人的叛逆和灵性不成熟之间的区别。神对叛逆感到愤怒,但对爱祂的不成熟的信徒充满情感。 不难相信,在我们属灵成熟之后,神会喜欢我们。 然而,即使是现在,在我们属灵的不成熟时,神也喜欢我们! 耶稣描述天父为悔改的浪子而欢喜。
20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23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喫喝快乐。24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路15:20-24)
F. 即使耶稣纠正我们,祂也不会拒绝我们。 祂纠正我们,是因为祂非常地渴望我们。
12因为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箴3:12)
思考与讨论问题:
1. 简述你“神以我们为乐”的理解?(参II-AB )
2. 当我们的心因失败、恐惧或焦虑而感到羞愧时,我们该怎么办?(参:II-E)
3. 根据讲义谈谈你对最终的命定的理解?(参:III-AB)
4. 耶稣在地上事工发表的最具有纪念意义的声明之一是什么?(参:III-C1 )
5. 在约翰福音 13-17 章,耶稣提到“到他们那里去”包括哪三种方式?(参:IV-B)
6. 撒旦对付神子民的双重控告是什么?(参:IV-F)
7. 根据讲义简述你对神对我们的“叙述”和“指控的叙述”的理解(参:IV-G)
8. 根据讲义简述你对耶稣如何回应失败的门徒的理解(参:V)